张鹏雁
(betway88必威手机网页版bw61公共事业系,山东,255314)
[摘 要] 高职院校相当多的学生对“两课”存在轻视排斥情绪。“两课”教师在不能改变社会大环境的情况下,要使学生回归课堂,必须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得有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的开放的胸怀,积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在吸引学生离开课堂的精彩太多,所以教师要吸引学生回归课堂,就要让课堂有魅力。当前“两课”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教学过程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要让学生走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必须多给予学生参与教学、自主学习的机会。
[关键词] 大学生 回归“两课”课堂
在高职院校的“两课”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偌大的合堂教室里,很多同学宁可挤坐在最后几排,也不愿坐在前两排的空座上;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台下应者寥寥,可能更多的是在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注重学生技能培训,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行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认为“两课”教学对就业没多大帮助,有的学生说“我们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工作,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看我的专业课成绩,会看我有没有外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证书,没听说哪个单位会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打了多少分的。”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关注与了解,参与课堂的能力不强,如果教师的教学再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不强,那就会使学生对“两课”产生轻视甚至排斥情绪,最终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我长期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在大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学生回归课堂呢?
让学生回归课堂,当然不只是让学生到教室来上课。在纪律的约束下,让学生坐到教室里来上课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要追求的是不但要让学生的身体走进课堂,还必须带着心来,真正地参与课堂,喜欢上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两课”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记忆课本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思想的成长,从情感上接受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最终落实到行动上。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大学生已经大体了解“两课”的主要内容,只是在理论素养和鉴别能力上有欠缺,而且受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他们不会轻易认可课本和教师的观点,会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所以,要想使这样的教学对象带着心灵走进课堂,教师从自身做起,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如果学生缺位,那么课堂就成了坐满了人的教室,还有什么意义?要想让学生走进课堂,教师首先要有开放、宽广的胸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教师所认可,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得如何呢?有的“两课”教师仍然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活动设计也是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在教学中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深入的精神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课堂会使学生缺乏热情和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感到紧张和压抑,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最终逃离课堂。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要想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师得有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的开放的胸怀,积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热爱学生,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打交道,互敞心扉,成为学生心灵依靠的良师益友。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有宽广的胸怀与学生分享课堂,能主动就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思想的互动。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获得是多渠道的,学生在某些领域的知识、能力可能远远超过了教师。尤其是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群体相比时,教师在知识储备方面可能就不再占有优势。面对这一实情,教师必须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放下身段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同一水平线。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变成了知识交流,思维碰撞,智慧增长的地方,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在交流互动中受到启发,师生共享学习过程的乐趣。
(二)课堂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课堂上有时很无奈。现在吸引学生的课堂之外的精彩太多了,所以有的学生厌倦学习,厌倦课堂。教师要吸引学生回归课堂,首先要使自己的课堂有魅力,能吸引人。
1、增强时代感,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很多大学生反感“两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理论成分重、道德说教色彩浓,感觉和自己的生活相差太远,难以把握,也提不起兴趣。“两课”虽然也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但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学会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更好地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和方式要吸引人。在“两课”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可以大大提高说服力,弥补语言表达说不清、道不明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讲究教学艺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一个教师若有魅力,他的课就自然有味道,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
(三)多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
在“两课”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教学过程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有的教师将课堂变成了个人表演的舞台,只顾着认真演完自己编排的剧本(讲义),忘了学生也是舞台的主人,而不仅仅是台下只能鼓鼓掌的观众。更有甚者充当起剪刀手的角色,把学生当做花花草草,进行修修剪剪,欲改造或塑造学生的思想。丧失了舞台角色的学生没有选择的自由,被强迫学习或接受某种观念,会对教师不信任,会感到压抑,从而远离教师和课堂,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强制给予人的是压力,自主给予人的是动力。要让学生走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参与教学、自主学习的机会。
1、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要偷偷懒,有所不为。“懒”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更需要智慧的策略。“懒”教师不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包办,而是学会适时的放手,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或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有时请学生参与备课,为自己备课提出建议,准备相应的案例或素材。也经常选择一部分教学任务提前一两周交给学生,由他们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讲授。这时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台下的学生(教师也是其中一员)不会只甘当默默无声的受众,而会呼应或质疑,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思想交流,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因为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学会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互相信任和奉献精神,为将来踏上社会提升能力。
2、教师要勤于思考,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真切地参与课堂。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中,在讲述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把课堂上的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各出若干名代表就某一命题在台上展开辩论,发表观点。通过辩论,搭起了沟通彼此思想的桥梁,使得师生思想可以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我校“两课”课堂上开展学生一周新闻播报的活动。每次课上,都由一组学生将每周国内外和校园内的重大新闻编辑整理,配以精美的ppt,做一期十分钟的新闻播报节目。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聆听新闻中汲取窗外信息,了解和关心社会,让学生在收集新闻中成长,在播报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繁重的本应由教师承担的一项教学任务,学生自己就很好地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过程肯定是辛苦的,但学生最终获得的是“我的课堂我做主”成功的幸福感。
当然要改变大学生不重视“两课”的现状,仅靠“两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全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给“两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彬 . 扣问课堂[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周长春 .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